多民族聚居,無支柱產業,人口稠密......作為自治州首府,一系列的短板,讓甘肅省臨夏市的經濟發展一度處于非常尷尬的境地。近年來,隨著國家政策支持力度不斷加大,臨夏市大力發展集約化牲畜養殖加工、文化旅游等特色產業,逐步走上了脫貧致富的康莊大道——在這個過程中,臨夏農商銀行發揮了“地方金融主力軍”的強大支撐作用。
臨夏回族自治州地處甘肅省西南部,黃河上游,是國家“三區三州”深度貧困地區。作為州委、州政府所在地,臨夏市總面積88.6平方公里,轄內居住著漢、回、東鄉、保安等18個民族,總人口約41萬,其中回族等少數民族約占總人口一半。在過去,臨夏市經濟基礎比較薄弱,當地并無成規模的主導產業,居民主要以外出務工和從事民族工商業為主。
多民族聚居,無支柱產業,人口稠密......作為自治州首府,一系列的短板,讓臨夏市的經濟發展一度處于非常尷尬的境地。近年來,隨著國家政策支持力度不斷加大,臨夏市大力發展集約化牲畜養殖加工、文化旅游等特色產業,逐步走上了脫貧致富的康莊大道——在這個過程中,臨夏農商銀行發揮了“地方金融主力軍”的強大支撐作用。
“金融是現代經濟的血脈,我們金融機構的職責就是要用‘金融活水’澆開老百姓‘增收致富之花’。”臨夏農商銀行黨委書記、董事長謝紹功向《中華合作時報》記者介紹,截至9月末,該行各項存款余額64.01億元,較年初凈增8.12億元;各項貸款余額41.64億元,較年初凈增6.36億元;存貸款凈增均提前半年完成年度目標任務,綜合考評連續多年位居甘肅省農信系統前列,連續8年獲得甘肅省聯社綜合經營先進單位榮譽稱號。
夯實內部管理基石
臨夏農商銀行穩健的經營業績,與多年來該行對內部管理工作的重視密不可分。
該行一直將黨建工作擺在重中之重的位置上。為充分發揮基層黨組織的戰斗堡壘和先鋒引領作用,該行黨委每月開展一次黨委中心組集中學習,嚴格督促各黨支部執行 “三會一課”制度,不定期檢查基層黨支部對黨建理論的學習情況,通過多種形式讓黨的思想理論浸潤到每位員工的心中。據統計,2019年,臨夏農商銀行共開展了12次黨委中心組集體學習,2次集中學習研討,12次主題黨日活動,2次民主生活會,1次紅色教育及重溫入黨誓詞活動,5次組織生活會以及6次黨課。
除了重視黨建引領,臨夏農商銀行還始終把加強制度執行作為另一項重要工作來抓,使其與黨建工作相輔相成,合力增強全體員工的合規意識和工作熱情。“再好再全的管理制度,如果只是嘴上一說,墻上一掛,對提升管理水平,促進業務發展起不到任何作用,狠抓制度落實才有實質意義。”據謝紹功介紹,該行以甘肅省聯社和監管部門下發的相關制度辦法為藍本,結合本行自身實際,針對公司治理、信貸管理、會計財務、人事勞資、科技信息等方面制定了90余項管理制度,構建起了一套完善的內控管理和風險管控制度體系。
與此同時,該行狠抓制度學習,通過晨會、專題培訓、檢查指導等方式,督促全體員工自覺學習制度、自覺執行制度,并由行紀檢監察部和綜合管理部不定期對員工學習情況進行督查。此外,該行十分重視稽核審計工作,選配優秀員工專職從事信貸、會計、財務、運營等各條線的稽核審計工作,加大對各支行的稽核審計和專項檢查力度,做到有問題早發現、早糾正,無問題防患于未然。
全力扶持百姓自主創業
面對臨夏市并不優渥的自然條件,“扶持老百姓自主創業,讓人人都有干事創業、實現夢想的機會”成為臨夏農商銀行的不懈追求。近幾年,臨夏農商銀行以民族工商業、畜牧業、特色文化旅游業為主導,把創業擔保貸款做得風生水起。
“八坊十三巷”是臨夏市一片充滿地域特色的古街區,是國家4A級旅游景區,街區內多為民族美食、八寶茶、民族地毯、民族服飾等具有濃郁地方特色的店鋪,旺季時街區內游客絡繹不絕,堪稱臨夏市的文化旅游地標。而在過去,這里曾是一片破舊的棚戶區,景區改造成立后得益于臨夏農商銀行創業擔保貸款,當地百姓通過自主創業,共同促成了“八坊十三巷”如今的繁榮。
馬孝山家住臨夏市八坊街道,此前他看到許多鄰居在“八坊十三巷”經營店鋪,日子越過越紅火,自己也萌生了開店創業的想法。老馬計劃用自己位于景區內的家,開一家民族特色小吃店,但是啟動資金的問題卻讓他犯了難。一次偶然的機會,老馬了解到臨夏農商銀行的創業擔保貸款,隨即將自己的資金需求反饋給了該行的客戶經理。在及時了解老馬的實際情況后,該行給老馬發放了15萬元的創業擔保貸款,幫助他開起了小吃店,實現了創業夢。
為順利推進創業擔保貸款發放工作,臨夏農商銀行專門制定了《創業擔保貸款管理辦法》等制度,對全行50名客戶經理進行了專題培訓,安排客戶經理進村、進社區、進商鋪,大力宣講創業擔保貸款相關政策,截至9月末,該行已發放創業擔保貸款3983筆,金額4.96億元,用真金白銀的幫扶使國家“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號召在臨夏市落地生根。
老馬的經歷,只是臨夏農商銀行全力支持當地實體經濟發展的一個縮影。該行貼心、快捷的信貸服務,不僅惠及到了像老馬這樣的個體工商戶,也讓當地從事牛羊養殖加工等特色畜牧業的規模企業煥發出勃勃生機。
臨夏市清源清真肉制品公司是一家集肉牛養殖、收購、加工、銷售等全產業鏈于一體的畜牧業企業,為甘肅省第二批疫情防控重點保障企業,年屠宰肉牛10萬頭,產值達3.2億元。據公司負責人介紹,該公司從成立到發展壯大,一直都得到了臨夏農商銀行的信貸支持。今年3月,為更好支持企業復工復產,臨夏農商銀行以優惠利率向該公司發放疫情專項貸款5000萬元,幫助企業與56戶建檔立卡貧困戶簽訂幫扶協議,與7家合作社及養殖場簽訂了收購協議,帶動周邊210戶農戶發展養殖產業,形成了“企業+農商銀行+合作社+養殖戶”的產業化發展模式,經濟效益、社會效益逐步凸顯。
臨夏市佳源牧業有限公司是一家特色牧業公司,在臨夏農商銀行惠農貸款支持下,該公司采用現代肉羊繁育技術,發展成為集種羊繁育、肉羊育肥及屠宰加工、飼料生產、新技術引進示范和實用技術培訓為一體的肉羊科技企業。短短幾年,佳源牧業從當初的一兩百只存欄羊迅速發展到高峰時的18000多只,被農業部授予肉羊標準化示范場,并成為甘肅省重點種羊場。如今,佳源牧業飼養的肉羊品種有德克賽爾、薩福克、小尾寒羊等,現存欄種羊和育肥羊12000只。每年向社會提供種羊7500只,育肥出欄雜交肥羔17500只,年純收入超過1000萬元。
臨夏農商銀行始終堅守服務“三農”、支小支微的市場定位,回歸本源,專注主業,緊盯當地政府產業發展政策導向,不斷加大特色產業信貸支持力度,有效支持了像清源公司、佳源牧業、俊林公司等一大批地方特色產業龍頭企業快速發展,有力地支持了貧困地區脫貧攻堅和廣大群眾脫貧致富。截至9月底,臨夏農商銀行已對167戶中小微企業進行了評級授信,發放貸款102戶,金額13.56億元。其中,向從事清真食品、民族貿易、牛羊肉加工等特色產業的企業發放特色產業工程貸款56筆,金額4.17億元。此外,該行對全市185家農民專業合作社進行了調查摸底和對接培育,目前已對18家從事大棚種植、養殖、鄉村旅游的農民專業合作社發放“興隴合作貸”3832萬元。
多維度開展脫貧攻堅
貧困和多族聚居,是臨夏市的兩大顯著特點。如何幫助多民族百姓實現共同富裕,是臨夏農商銀行一直在思考的問題,也是該行重點發力的工作方向。多年來,臨夏農商銀行響應國家號召,多舉措改善少數民族貧困地區資金瓶頸,全力支持脫貧攻堅。對此,該行成立了由黨委書記、董事長謝紹功任組長的臨夏農商銀行金融扶貧工作領導小組,專門制定了《臨夏農商銀行金融扶貧工作方案》和《臨夏農商銀行金融扶貧工作規劃》,對部門職責、工作標準、計劃目標、考核激勵等做了詳細規定。
按照臨夏市委、市政府的總體要求和具體安排,臨夏農商銀行負責包片聯系枹罕鎮馬彥莊村25戶建檔立卡戶122位貧困人口。為了做好扶貧工作,臨夏農商銀行定期召開扶貧干部職工會議,結合幫扶戶的產業發展需求,主要領導牽頭抓,重大工作親自部署,難點問題親自協調。在此基礎上,該行對建檔立卡戶家庭情況進行摸底調查并詳細備案,根據貧困戶各自存在的困難,有針對性地制定脫貧計劃并付諸行動,并對接住建部門逐戶開展危舊房排查并督促改造,確保各項扶貧政策精準、及時落地。在該行的幫助下,目前包片聯系貧困人口中僅剩1戶未脫貧,全面脫貧指日可待。
此外,該行還安排駐村干部協助村委會開展衛生整治、“兩費”收繳、技能培訓等工作,每年春節、開齋節期間積極組織員工捐款捐物,為貧困戶送去米、面、油等生活必需品。“除了資金上的扶持,金融設施的完善也是脫貧攻堅題中之義。”謝紹功說,近年來臨夏農商銀行不斷加大“三農”服務終端布放力度,目前該行在全市布放的服務終端達到了29個,全面消除了全市的金融服務盲區。在此基礎上,利用各村委會辦公場所,參與了全市4個鎮,36個行政村的農金室組建工作,全市農金室覆蓋率達到100%。通過農金室加大農戶貸款推廣和投放,加強農戶金融知識普及,構建了完善的農村金融服務體系。
臨夏古稱“河州”,當地有一種叫做“花兒”的傳統民歌廣為傳唱。如今,國家已經吹響貧困地區全面脫貧摘帽的集結號,各民族團結進取、共同富裕也是永恒的主旋律。作為專心服務一方百姓的農村金融機構,臨夏農商銀行出色的工作成績,必將讓臨夏的“花兒”響徹河州大地。
(來源:中華合作時報農村金融 呂國旺)